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战略部署,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擦亮“合肥科创”品牌,为种子基金和孵化载体发掘优质标的,现筹备举办第三届合肥市“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以高校师生团队为核心,重点聚焦高校院所早期、原创性职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加速科创服务资源集聚,促进人才、资本、场景等要素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颠覆性技术的项目,为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注入新动能,打造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标杆。
一、大赛主题
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
二、组织机构
(一)举办单位
指导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共合肥市委科技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共合肥市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市科技局)、
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合肥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会(筹)、合肥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
(二)大赛组织委员会
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组织。组委会下设赛事筹备小组、项目对接小组,赛事筹备小组负责赛事活动的计划实施、组织协调等工作。
三、大赛总体安排
(一)大赛时间
2025年5月1日—2025年8月30日
(二)大赛内容
大赛以“主体赛事+特色活动”的形式展开。主体赛事包含入围初筛、概念验证、复赛和决赛4个阶段。
(三)赛区安排
合肥市(具体场地待定)
(四)赛道分组
本次大赛主要针对科技领域创业类项目,赛道围绕合肥市“6+5+X”产业领域布局,瞄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居)、高端装备及新材料6大主导产业集群,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5大先导产业集群,及若干前沿技术方向。
为激发女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潜能,科创赛事特设“巾帼创业专区”,通过定向资源扶持,构建包容性成长平台。该专区聚焦科技领域性别平等,除提供商业培训与投融资对接外,更设立女性创新案例展区,搭建跨行业交流网络,旨在破除行业壁垒,彰显女性科技领导力,培育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竞争力的女性创业力量。
(五)参赛条件
1、尚未注册成立企业或注册企业时间在2025年1月1日后的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项目团队。
2、参赛项目核心技术或技术团队具备高校、科研院所背景,允许跨界组建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项目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4、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项目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
5、同一个人或团队限报一个项目。所有参赛项目需确保材料真实,如申报材料、比赛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四、大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
报名采取自愿报名和“伯乐”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1、项目报名。符合参赛条件的团队登录“合肥科创大脑”官网(https://hfkcdn.net/)注册报名。
2、“伯乐”推荐。各企业、高校院所、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相关人员可申请成为大赛“伯乐”,通过分享伯乐邀请码,邀请项目参赛。
本届赛事特设“校园伯乐”,申请人为高校在校学生,其推荐硕博士单独参赛或联合老师共同参赛并通过资格审查的项目数量累计达10个以上,奖励现金1000元/人。
报名起止日期:5月1日至7月
(二)赛事宣讲
本次赛事宣讲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发布赛事相关信息、征集参赛项目、跟进赛事情况。线下:实现合肥市内优质高校院所全面普及,链动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发掘市外项目资源,计划赴中科大、合工大、科学岛、安大等在内的超10所市内高校院所进行线下宣讲。线上:科创类、科创融自媒体、合作伙伴等平台宣传,促进赛事宣传曝光。
宣讲起止日期:5月1日至7月
(三)入围初筛
组委会依照大赛评审标准,对报名项目进行入围初筛。本次初筛将采取线上审查的形式,对参赛项目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筛查,符合条件的项目团队将入围概念验证阶段。
入围初筛阶段:7月上旬
(四)概念验证
组委会依照大赛概念验证标准,对符合参赛条件的选手进行概念验证评测。
概念验证阶段:7月中旬
(五)赛事辅导+转化加速营
组织入围复赛的参赛项目团队进行专题培训。由组委会聘请专家,通过经验分享+实训路演+转化实操的方式,从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技巧、企业股权设计、转化路径规划等方面进行传授指导,其次计划制定“转化加速营”对优质项目进行专项指导、赋能服务,加速落地。
赛事辅导阶段:7月下旬
(六)复赛阶段
组委会组织进入复赛阶段的项目进行现场答辩,采用“8+7”模式,即每个项目15分钟,8分钟进行PPT展示,7分钟评委提问。
复赛时间阶段:8月上旬
(七)产业链对接展会
本届产业链对接展会,将继续以展会的形式为大赛参赛选手提供与产业链上下游、投融资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对接机会,将为本次大赛的相关支持单位、合作单位提供展会场地及宣传材料。
活动时间阶段:同决赛时间
(八)尽调阶段
对入围决赛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对于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赛事条件、违规作假等情况,经报大赛组委会同意后,取消参加决赛资格,根据复赛成绩依次替补。
尽调时间阶段:8月中旬
(九)决赛阶段
总决赛采用现场路演形式,由总决赛专家评审团进行现场评审打分,答辩采用“8+7”模式,即每个项目15分钟,8分钟进行PPT展示,7分钟评委提问,按照最终得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决赛时间:8月下旬
(十)创业合伙人对接会
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中的共同难点往往都是团队构成单一,缺少产业化、运营端人才,本届大赛将结合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合伙人库,举办创业人才对接活动,助力成果转化企业良性发展。
五、奖项设置
(一)奖项设置
赛事选手:
一等奖1名,奖励奖金10万元
二等奖2名,各奖励奖金6万元
三等奖3名,各奖励奖金3万元
优胜奖4名,各奖励奖金1万元
科创杯“未来之星”10名,各奖励奖金5000元。
以上比赛奖金不重复享受。
赛事合作伙伴:本届赛事将为赛事支持伙伴设立相关奖项,助力赛事生态良性循环,其中包含“赛事最佳战略合作伙伴”、“赛事最佳合作伙伴”、“赛事创新合作伙伴”、“赛事优秀合作伙伴”等。
奖金领取条件:获奖团队在规定时间内,于合肥市范围内围绕项目设立产业化公司。
(二)其他奖励
设置机构优秀组织奖、最佳合作伙伴奖及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若干名。
设置最佳伯乐奖若干名:各企业、高校院所、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相关人员推荐的参赛项目在大赛中获奖的,按照一等奖1万元/个、二等奖5000元/个、三等奖2000元/个的标准给予个人推荐奖励(不含政府部门、国企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校园伯乐:本届赛事特设“校园伯乐”,申请人为高校在校学生,其推荐硕博士单独参赛或联合老师共同参赛并通过资格审查的项目数量累计达10个以上,奖励现金1000元/人。
(三)支持政策
1、政策赋能。本次大赛中晋级决赛的参赛团队,在符合合肥市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补贴政策、创业补贴政策标准前提下,可通过合肥市科创集团进行统一推荐,并获得相关单位的优先关注。
2、投资支持。获奖项目可优先获得政策性基金支持,种子期:“合肥市种子基金+合肥产投科创种子基金”累计投资单个企业共计不超过600万元,天使期:“合肥市天使基金+高层次人才团队”投资单个企业共计不超过1000万元。优先向大赛合作创投机构推荐获奖项目,确保一批参赛项目成功获得风险投资。
3、办公空间。获奖项目优先推荐至适合的县区孵化器、孵化载体;同时帮助有办公场所、生产厂房等需求的参赛团队,对接区(县)政府,寻找合适的孵化空间。
4、创业服务。为项目团队定制专业化的管理咨询指导与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科创政策解读、知识产权分割、股权架构设计、应用场景凝练、人才招聘招引等。
5、媒体宣传。将利用公共媒体平台和自有媒体矩阵,为获奖项目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宣传推广。
6、资源对接。举办投资对接、产业峰会、项目路演等活动,为获奖项目提供与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业内大咖、头部企业、大型国企的交流机会。
7、持续跟踪。获奖项目同步纳入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项目库、合肥科创大脑平台科技成果库,由合肥科创集团负责跟踪后续发展情况。
8、贷款贴息。参加大赛的优质项目,将获得科技银行的专项贷款贴息额度。
9、合伙人对接。利用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合伙人库赋能拟科研团队,人才资源相互结合,构建更完善的创业团队。
10、颠覆性技术推荐。参加赛事的优质项目将通过组委会优先推荐至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库及2026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通过审查的入库项目有机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专项支持(根据项目阶段给予100-1000万经费支持);参加赛事的优质项目可获得2026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推荐资格。
11、公共服务平台对接。针对高校院所的科研项目,组委会协助团队点对点对接合肥市适用于项目的仪器服务共享平台,解决仪器测试、中试检验等科研难点问题。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健
联系电话:63675976
特此通知。
科研处
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