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关于提名202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公示

时间:2025-03-13  编辑:阚逸群  核稿:陶有浩  终审: 胡昂   点击: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提名202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要求,为做好奖项推荐工作的民主监督,现将我校提名202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2025年3月13日至3月19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应以书面方式向科研处提出,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联系人:阚逸群

联系电话:0551-63675976

科研处

2025年3月13日

公示正文

项目名称:多糖智能调控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机制研究

提名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项目简介:随着现代社会消费观念、人民健康水平等认知程度的快速提高,现代食品逐渐向功能化、营养化、健康化等方向发展,品种众多的食品功能因子正以空前的速度被纳入到新型的食品配料和添加剂行列。但许多功能因子水溶性差、容易受到热、光、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被氧化,常在被人体小肠吸收利用前就丧失或降低了其生理活性。因此如何通过载运体系确保其在人体消化道内的高效利用,尤其是运载体系中载体的智能设计以及稳态化与载体结构关系的基础理论更是研究的核心。随着“生态环境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的萌发和兴起,天然高分子多糖载体材料是极具开发前景的天然资源,该项目利用天然高分子多糖构建载体体系,表征载体体系结构,研究食品功能因子的释放性及稳定性,明确智能调控机制,提高功能因子的稳态化。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解析了多糖结构特征对智能调控食品功能因子活性的机制:构建了羧甲基淀粉-黄原胶复配载体体系,解析了与功能特性密切相关的结构特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计算机技术设计多糖分子结构,实现了稳态化蓝莓花青素以及肠道靶向释放的目的。这方面的核心研究成果发表在SCI中科院一区TOP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上,已入选ESI全球高被引论文,在农业科学学术领域中进入排名前1%,共被引用123次,其中他引121次,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其中关于多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解析论文被著名综述期刊《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等引用。

(2)揭示了环境因素对多糖智能调控食品功能因子的影响机制:创建了环境pH响应型多糖乳液载体,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不同环境下多糖载体对食品功能因子的智能调控机制;揭示了NaCl对羧甲基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诱导作用,这方面关于pH响应型多糖乳液载体调控作用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等他引48次,关于NaCl对多糖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诱导作用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Food Chemistry》等他引26次。

(3)探明了多糖对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智能调控策略: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食品功能因子与多糖组装过程,形成自组装运载体系稳态化的调控策略,多尺度研究手段明确了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机制。这方面关于食品功能因子乳酸链球菌肽的稳态化研究成果被《Food Hydrocolloids》等国际权威期刊他引14次,蓝莓花青素微胶囊制备及其性质分析在CNKI中国知网中共被他引11次。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根据多糖的结构特点,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形成性能可控的空间网络结构,将其应用在食品功能因子的包埋、运输和释放,提高食品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率,从而达到对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目的。

主要完成人:

排名:1、蔡旭冉、技术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完成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对本项目贡献:构建了羧甲基淀粉-黄原胶复配载体体系,解析了与功能特性密切相关的结构特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计算机技术设计多糖分子结构,实现了稳态化蓝莓花青素以及肠道靶向释放的目的。(第一项重要科学发现,代表性论文1);揭示了NaCl对羧甲基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诱导作用,创建了环境pH响应型多糖乳液载体,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不同环境下多糖载体对食品功能因子的智能调控机理。(第二项重要科学发现,代表性论文2、3);在本项目中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排名:2、朱桂兰、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完成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对本项目贡献:模拟了食品功能因子与多糖组装过程,形成了自组装多糖运载体系对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的调控策略。(第三项重要科学发现,代表性论文4、5)。在本项目中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

排名:3、郭娜、技术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完成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采用多尺度研究手段探讨了多糖对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机制。(第三项重要科学发现,代表性论文4、5)。在本项目中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排名第一、法人代表:方东玲、所在地安徽合肥、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Xuran Cai(蔡旭冉), Xianfeng Du(杜先锋), Daomei Cui(崔道梅), Xiaona Wang(王晓娜), Zhikai Yang(杨志凯), Guilan Zhu(朱桂兰).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 of blueberry anthocyanins by carboxymethyl starch/xanthan gum combinations microencapsulation. Food Hydrocolloids, 2019, 91, 238-245.

2. Xuran Cai(蔡旭冉), Yan Wang(王艳), Xianfeng Du(杜先锋), Xiaoyan Xing(邢晓妍), Guilan Zhu(朱桂兰). Stability of pH-responsive Pickering emulsion stabilized by carboxymethyl starch/xanthan gum combinations. Food Hydrocolloids, 2020, 109, 106093.

3. Xuran Cai(蔡旭冉), Xianfeng Du(杜先锋), Guilan Zhu(朱桂兰), Chuan Cao(曹川). Induction effect of NaCl on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carboxymethyl starch/xanthan gum combinations. Food Hydrocolloids, 2020, 105, 105776.

4. Na Guo(郭娜), Guilan Zhu(朱桂兰), Ding Chen(陈丁), Dongkun Wang(王东坤), Fangyan Zhang(张方艳), Zhilan Zhang(张芝兰).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llan gum-guar gum blend films incorporated with nisi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0, 85(6), 1799-1804.

5. 郭娜, 朱桂兰, 刘兴运, 张方艳, 王子迎, 杨俊杰, 陈丽君. 蓝莓花青素微胶囊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45(23),109-114.

项目名称:高效清洁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机制研究

提名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项目简介:基于能源-材料-电化学等多学科交叉,项目开展能量系统中相关材料的结构、物化性质与其能量储存与转换特性间联系的基本科学和应用技术创新性研究,聚焦于能量存储器件的钠离子电池和能量转换器件的太阳能电池等,开发了高效、清洁、低成本与长寿命能量储存与转化材料和技术,为经济社会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针对储能用钠离子电池普鲁士类正极稳定性差等科学问题,设计了静电辅助的共沉淀技术,有效提升了储能性能;提出了自牺牲模板法制备纳米纤维隔膜的路线,为低成本生物质隔膜及其储能电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大面积纳米多孔薄膜电极的微结构设计方案,并在0.5 MW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试线中实现应用,电池组件效率经国家光伏检测中心认证达到了10.11%的国际领先结果。该项目由合肥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

主要完成人:

姓名:訾振发、排名:1、行政职务:院长、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科学发现点1的主要完成人,整体负责申报工作。

姓名:马小航、排名,:2、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科学发现点1的主要完成人。

姓名:张天文、排名:3、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讲师、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科学发现点2的主要完成人。

姓名:胡林华、排名:4、行政职务:无、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发现点3的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排名第一,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排名第二,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Xiao-Hang Ma(马小航), Yi-Yong Wei(魏义永), Jia-Feng Zhou(周家峰), Jia-Hao Zhou(周家豪), Shu-Wen Zhao(赵书文),Wei Jia(贾伟), Jian-Ming Dai(戴建明), Zhen-Fa Zi(訾振发),Low-defect Na2Co[Fe(CN)6]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electrostatic spray assist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s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272 (2018) 44-51;

2. Xiao-Hang Ma(马小航), Yi-Yong Wei(魏义永), Yao-Dong Wu(吴耀东), Jiao Wang(王姣), Wei Jia(贾伟), Jia-Hao Zhou(周家豪), Zhen-Fa Zi(訾振发), Jian-Ming Dai(戴建明),High crystalline Na2Ni[Fe(CN)6] particles for a high-stability and low-temperature sodium-ion batteries cathode, Electrochimica Acta 297 (2019) 392-397;

3. Tian-Wen Zhang(张天文), Bao Shen(沈豹), Hong-Bin Yao(姚宏斌), Tao Ma(马涛), Lei-Lei Lu(卢磊磊), Fei Zhou(周飞), Shu-Hong Yu(俞书宏), Prawn Shell Derived Chitin Nanofiber Membranes as Advanced Sustainable Separators for Li/Na-Ion Batteries, Nano Letters 17 (2017) 4894-4901;

4. Tian-Wen Zhang(张天文), Te Tian(田特), Bao Shen(沈豹), Yong-Hui Song(宋永慧), Hong-Bin Yao(姚宏斌), Recent advances on biopolymer fiber based membran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s,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14 (2019) 7-14;中国SCI期刊

5. Linhua Hu(胡林华), Songyuan Dai(戴松元), Jian Weng(翁坚), Shangfeng Xiao(肖尚峰), Yifeng Sui(隋毅峰), Yang Huang(黄阳), Shuanghong Chen(陈双宏), Fantai Kong(孔凡太), Xu Pan(潘旭), Linyun Liang(梁林云), Kongjia Wang(王孔嘉),Microstructure design of nanoporous TiO2 photoelectrod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1 (2007) 358-362.